智慧货运中心和落基山研究所依托深圳市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发起“深莞惠新能源重卡电动化试点”,旨在汇聚政府、货主运输企业、能源等零排放货运利益相关方,探索广东地区在开放道路的公路物流运输场景实现重卡电动化的可行性及未来实施路径,为未来大湾区开启重卡全面电动化工作搭建基础。这是智慧货运中心在京津冀零排放货运廊道试点示范项目后开展的另一项零排放重卡落地示范试点。
树标杆,新能源重卡电动化试点落地深莞惠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物流运输行业对货运零排放的需求,以及新能源车辆技术的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能源物流车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物流车总销量20.9万辆,同比增长了89.4%,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了22.5%。新能源物流车的应用场景也从单一的城市短途运输向跨城之间的中长途运输发展,从轻型货车向中重型货车应用领域发展。
以深圳为例,自2009年深圳参与“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深圳市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占比最高的城市。
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约401.45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保有量约79.16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19.2%。深圳市已经在公共交通领域,包括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电动化,而在网约车、城市物流配送车、环卫车、泥头车,已经实现了新能源车辆的规模化应用。
但即使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有如此的成绩,深圳市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车辆使用场景的变化,带来车辆的载货质量的提高、每日的运营里程的加大,因此采用纯电动技术路线需要车辆配备更大容量的电池,造成车辆购置成本偏高,充电时间过长。成本高、运营效率低将是下一步重卡全面电动化主要挑战。
深莞惠及其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公路货运体量大、货车流量高,同时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货车应用场景。因此在该地区打造电动重卡试点示范项目,既能推动该区域货运车辆和道路运输的低碳零排放转型,探索适合该区域零排放货运的技术、基础设施、补能设施和商业落地模式等,更有助于沉淀中长途运输的新能源货车的应用推广经验并向全国推广,具有战略意义。
抓痛点,为开放道路运输场景优化充换电补能方案
目前重卡电动化主要应用的场景是场内或固定线路的短途运输,基础设施无论是充电还是换电,都只专用于该场景内的货车。该场景运输的车辆都有相对比较集中的起点或终点,或者有共线段,因此,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要在运输线路的一、二个集中点位置进行规划建设,就能解决所有车辆的补能需求,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往往不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但是,在开放道路的公路运输场景,线路很多起终点位置往往是不固定的。运输线路相对较分散,因此服务于某一线路上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往往无法辐射到其他线路上的车辆。车辆如果需要补能,则需要绕行很长距离,如果某些城市对重型车存在各种限行措施,则绕行不仅距离远而且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以较大区域为空间范围的非固定线路的重卡电动化,往往存在基础设施无法匹配车辆运输需求的障碍。
根据项目前期超20家企业的调研发现,各家企业的运输线路共线部分的较少,最终形成的线路成网状分布。由于物流运输行业对时效性要求较高,车辆载货运输过程中不能随意绕行或者长时间停留,所以深圳现有的大型充电场站,适用于泥头车充电的站点绝大多数无法满足电动重卡的补能需求。
深莞惠重卡电动化试点运输线路汇总图
这种情况下,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未来优化设置可能就需要三种解决方案:
一是设置专门的零排放货车通道,通过政策引导将新能源重卡集中在某几条主要货运通道上,将运输线路形成共线段,使电动重卡的补能需求集中。同时,在零排放货运通道周边设置重卡充换电站,并为电动重卡开放路权,让电动重卡在运输途中实现快捷充换电。由于在途车辆需要即停即走,补能速度要求较高,场站可以是超级快充站或换电站。
以高速公路为货运通道的服务区、停车区充换电规划方案
二是结合车辆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在重卡夜间集中停放的停车场配套建设充电设施,保证夜间长时间停车过程中能完成补能。这类场站充电可以采用普通快充技术。
以停车热力数据为基础的充换电规划方案
三是在目的地的工厂、仓库、堆场附近建充换电站,在车辆装货前或者卸货后进行补能。这类场站根据规模和交通流量的大小,可以选择换电技术,也可以选择充电技术。
物流枢纽、园区周边仓库和堆场的充换电规划方案
找方案,协调现有资源满足补能需求
在当前物流运输行业对未来干线运输新能源重卡到底是采取纯电动技术、氢燃料电动技术,或其他零排放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修改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或直接进行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补能改造将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同时也存在改造难度大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临时性的解决方案,利用高速公路既有资源进行稍加改造,以满足干线运输重卡电动化发展初期的补能需求?项目的主要执行方即将以试点探索科学的解决方案。
本次深莞惠重卡电动化试点,部分运输线路需要走高速公路,目前高速公路因为缺乏充换电基础设施,所以车辆只能选择出高速公路后在运输线路的起终点周的充电场站充电,存在绕行的问题。由于深圳市高速公路周边城市化进程过于迅速,未来也很难有富余土地用于大规模的充换电设施建设,而废弃的主线收费广场有得天独厚的建设条件,不仅面积大,而且与运输线路高度匹配,是非常适合用于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深圳协力新能源创新中心主任谢海明认为,如果对莞深高速公路与深圳梅观高速公路连接处的黎光主线收费站、机荷高速公路西段与广深高速连接处的黄鹤主线收费站、机荷高速公路东段与惠盐高速连接处的荷坳主线收费站、深圳龙大高速丛路与常虎高速丛路相接处的罗田主线收费站这4处主线收费站的闲置车道进行改造,与换电设施或超级快充技术结合起来,至少能解决相连高速公路电动重卡的补能需求。在电动重卡运输路线从地方道路向高速公路转变过程中,这是解决充电难非常有效的手段。并且,由于上述站点是在联网收费后拆除的部分,土地和电力资源都是现成的,建设难度最低。
深圳市高速公路撤销的主线站总体布局
深莞惠重卡电动化试点旨在发现重卡电动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行业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为未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电动重卡提供经验。
12月14日,智慧货运中心与深圳市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将共同主办深莞惠新能源重卡电动化试点启动仪式,邀请共同发起方骐骥新能源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地上铁租车 (深圳)有限公司,以及来自国际货主企业、物流运输企业、新能源重卡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充换电设备供应商等70余家企业和行业机构共襄盛举,共同研究试点方案,共话重卡电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共商未来合作。
项目诚挚邀请在深莞惠地区有运输业务的优质物流服务商/承运商和货主企业关注并参与项目,为行业实现物流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推广行业应用新能源重卡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您对项目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们。
黄颖仪 huangyingyi@sz-neic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