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北京—— 由“京津冀零排放货运示范项目(一期)”(以下简称“示范项目”)主办的京津冀区域“零排放货运行动”场景实践与前沿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智库组织、行业协会、货主企业、能源服务方以及示范项目各子课题等超60位代表参与了本次交流会。交流会受能源基金会委托,由示范项目参与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会同课题成员承办。
2022年8月30日,“京津冀零排放货运示范项目(一期)”正式启动,致力于在京津冀区域形成首个有千辆级新能源货车,配套综合能源补给站,享有一揽子政策支持,服务万吨级货运需求的跨区域中长距离零排放货运廊道。
本次交流会重点聚焦在零排放高速廊道货运场景,邀请代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内蒙等相关场景实践经验的企业分享典型应用案例。国家电投绿电交通产业创新中心启源芯动力京津冀区域负责人韩晓鹏着重介绍了公铁绿链和北京铁路局合作的由北京密云威克矿山运至大兴地区搅拌站的砂石绿色运输路线应用案例。该案例在整体运输过程中采用铁路运输与新能源车两段接驳的方式,从而实现整个砂石骨料全绿色产业链打造。项目也通过引入国家电投重卡级充换电站,首次实现了充电1小时换电3分钟的高效方案。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一体化物流行业促进和可持续发展经理王琰分享了科思创的绿色物流试点项目背景及逻辑,并展示了科思创分别运用生物柴油车和电动重卡的两项绿色物流试点项目及其成本和效益的评估结果。智慧货运中心为科思创10月完成的电动重卡示范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昇辉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毅介绍了公司从生物医药、高端食品入手,推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结合高端冷链物流的实践。高端冷链的运输技术要求高、价格不敏感,可以应对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购置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等挑战,从而扩大规模,最终减少成本。G7绿港总经理王琦介绍了在鄂尔多斯-包头的散煤运输场景下使用新能源重卡的“散改集+新能源”项目。该项目通过在城市外规划多个陆港,将散装煤炭运输改为标准化封闭集装箱运输,将干线和末端装卸解耦,使用电动车替代柴油车等方式有效实现效率提升、能源成本降低以及减碳减排等效益。
技术路径是场景落地的重要保证,交流会还邀请了前沿能源技术自能源加注技术的企业介绍最新技术和实践。北京海珀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辉分享了公司的制氢厂与加氢站的运营实践以及目前张家口的氢能应用场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介绍了国家标准的推进对于加快下一代充电技术和标准应用的支持,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通信协议、以及充电接口等方面。西门子交通中国大客户经理李一凡通过介绍西门子与德国政府所做的eHighway案例,展现接触网电气化对重载货运车辆达到深度脱碳至关重要,该技术也具备可以与其他能源技术兼容互补的优势。交流会上参会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带来实际问题和一线思考,为课题总体方案设计与场景落地提供支持。
交流会结尾,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管陈健华指出,此次交流会着重实际案例和技术路径的分享,充分了解零排放货运试点的实际情况。通过交流能观察到零排放货运仍在起步阶段,但也坚定了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的方式来实现货运零排放是值得推动和关注的方向。未来示范项目仍会进一步推动行业和领域里的合作,形成合力,也期待更多的支持方共同加入到京津冀零排放货运示范项目的建设和零排放货运行动中来。
项目背景
2022年8月30日,“京津冀零排放货运示范项目(一期)”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正式启动,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交研都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智慧货运中心作为5个子课题的牵头单位,携手15家单位共同探索京津冀区域内零排放货运的应用场景、车辆技术、能源补给和支持政策,并形成多方利益主体聚合的跨区域零排放货运示范工程。智慧货运中心作为子课题5的主要负责方,在市场端调研分析、价值主张报告、案例总结分析、项目成果传播等方面积极推动。
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治理挑战与难题,而来自交通领域的污染,特别是中重型货车的污染物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在该区域中重型货车仅占车辆总数的20%,但其所产生的碳排放占到了整个交通货运体系中的50%。高速公路作为京津冀地区货运车辆的主要通行走廊,货运体量大、货车流量高、区域空气污染相对严重,迫切需要通过示范带动促进货运领域的低碳转型。
需要获取会议更多信息,请联系零排放货运行动秘书处@ infoChina@smartfreightcent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