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本年度零排放货运行动深度研讨会(Deep Dive Workshops)第一期顺利召开。会议以“环保和财税政策协同助力零排放货车推广”为主题,邀请来自地方政府、中央和地方智库、重点行业企业的多位专家分享自身的行业洞察和实践经验,线上及线下共有50余人参加会议。
主旨分享1
减污降碳政策协同驱动零排放货车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郝春晓在发言中介绍了国家层面的环保政策如何激励零排放货运的发展,分享了来自唐山、郑州、包头、深圳和上海多地的典型案例。郝春晓从绩效分级、超低排放、零排放货运示范三个方面提出她对未来政策的预期,包括在更大的城市与行业范围推广和实施绩效分级政策;面向水泥、焦化等行业制定超低排放运输要求;推动零排放货运示范区,制定零排放示范区实施方案,对认定示范区的城市给予资金支持,考核加分等将有助于实现零排放货运示范。
主旨分享2
零排放货车财税补贴政策现状、落实效果
和下一步政策趋势
中汽政研新能源商用车高级研究员李庆升认为,零排放货车对落实双碳目标、提高空气质量、激发经济增长和助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当前零排放货车的推广存在诸多挑战,但从政策层面来看,零排放货车发展仍存在多重利好因素,预计2030年零排放货车占整体货车比重达到30%。李庆升认为未来零排放货车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市场的共同发力,而政策应加强引导支持,包括分阶段、分场景推动零排放;支持新技术、新模式城市试点等;以及加强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购置补贴、税收优惠、运营补贴、充电优惠、通行费用优惠等。
主旨分享3
京津冀地区零排放货车相关政策现状
与建议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与综合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艺介绍了京津冀地区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和试点示范的经验与洞察。从区域内的企业调研来看,对于零排放货车TCO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运营效率敏感性、能源价格敏感性、绕行成本敏感性、百公里能源消耗效率敏感性、通行费敏感性、购车成本敏感性、保险/维修成本敏感性。政府可以为零排放货车提供重污染天气路权的保障,并通过统筹区域运力资源来提升运营效率。
主旨分享4
包头市货车零排放转型的经验与挑战
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杜兵介绍了包头市如何通过零排放货车的推广应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增效,特别提出基于包头经验,希望从国家层面规范碳排放核算标准,并且纳入过程统一核算平台。出台机动车辆碳排放相关标准,将有助于后续参与碳市场交易,这也是能够提高企业绿色通行的积极性的举措之一。
主旨分享5
上海货运车辆新能源化发展现状与挑战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李涵分享了上海的经验。李涵认为未来的政策支持应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补贴,另一方面是间接补贴。其中直接补贴包括运营补贴、置换补贴(对国四车辆的报废更新,对老旧车辆淘汰和置换,通过置换补贴促进老旧车辆进行新能源化转换)和设施补贴(主要针对中重型车辆,换电站加氢站建设进行补贴)。
主旨分享6
深圳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面临的政策挑战
深圳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主任谢海明介绍了深圳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面临的政策挑战。谢海明认为未来的激励型政策思路主要有:1)延续性政策,例如差异化路权政策、轻型纯电动货车享受全天候全路段的通行权、免征购置税;2)升级现有政策,例如扩大免费停车时长、扩大绿色物流区范围;3)制定鼓励性新政策,如以鼓励为主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电动化目标,同时加强行业管理。
主旨分享7
环保和财税补贴政策助力海南省零排放货车
应用的经验与挑战
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经管部部长郭国柱在会上分享了环保和财税补贴政策助力海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与挑战。同时他也提出,货运领域新能源化难度大。中重型货车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货车是后续将要发展的重点。未来海南将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服务设施,严格入岛管控,制定差异化标准,鼓励技术创新,注重跨界融合,构建绿色物流体系。
在互动讨论环节,多位来自智库和企业的专家,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面临的挑战。参会专家在讨论中达成共识,相较于单一的补贴政策,零排放货车的落地使用影响因素众多,如能源价格、运营效率、货量及行驶环境等,是一个需要多方推动的工作,其中成本是企业做决策的最核心要素,环保政策为企业应用零排放货车提供了基础条件。
企业调研反映出来的结果(运营效率敏感性>能源价格敏感性>绕行敏感性>百公里能源消耗效率敏感性>通行费敏感性≥购车成本敏感性>保险≈维修敏感性)将为项目后续方向提供有力的突破口。
与会专家期待下一步有更多明确的试点出现,这些试点的建立可以结合政府明确的政策,在一个具体区域落地,通过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的具体行动,证明零排放货车的应用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
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管陈健华、智慧货运中心项目主任王波勇、能源创新中心主任何东全、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交通研究所所长王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胡磬遥、上海钢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刚、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部长杨洪波、陈波、G7副总裁王琦、上海融和骏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振华以及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李海松等。零排放货运行动及货主联盟的成员线上参与讨论。